蜗居每集剧情介绍中元节杂说——恩施土家族采风之廿三-鹅湖山人

中元节杂说——恩施土家族采风之廿三-鹅湖山人


【恩施双河集镇上元节的月亮】
我家乡农村的节日习俗,除了年三十除夕之外,最隆重的有两个节日,一是中元节,家乡直接说“七月半”;二是冬至。这两个节日到来的时候,家乡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粿,打糍粑(家乡叫麻糍粿)蒸千层糕蹦迪八大扯,比起过年,有别样的隆重,因为过年不做米粿。这两个节日应该都和祭祀祖先有关。

传统的岁时节日在民众的时间分类中,被区分为人、鬼、神三类嘟嘟诛仙,人节有春节、端午、中秋;鬼节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冬至并没有列入其中。人节重在人伦活动侨声中学,鬼节重在追怀亡人,神节自然以祭祀天神为目的。事实上君智咨询,三者在民间节俗中常常互相牵连,人事活动离不了鬼神的襄助,鬼神的祭祀也最终是为了现世人间生活。古人早就认为,人死为鬼,鬼有善恶,作为逝去的先人,自然是善鬼一类,需要得到虔诚的奉祀。在四时祭相中,祖先祭祀一直是主要的祭祀内容。

“鬼”字在古代并无贬义,旧释为“归”,如果从信仰的角度分析,大概是当时人认为,人死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人鬼只是与自然神灵相对的鬼灵,后代因信仰的变化,鬼蜗居每集剧情介绍,偏于贬义,因此祖先不称人鬼,而称为祖神厚朴温中汤。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或传统古俗保存较多的偏远乡村,仍有家鬼与野鬼的区分。在三大悼亡节中,清明为首,后世一般不直称清明为鬼节,而对于中元、十月初一则普遍以鬼节名之。其中的细微区别在于大快活餐厅,清明重在祭墓祭祖,表达孝思,其他二节重在祭亡,对孤魂野鬼也一体关照,希望通过祭祀安抚鬼灵五子彩珠,防止游魂作祸。
【以上有关节日的资料引自《古诗文鉴赏方法》】
土家族也有中元节,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受汉人影响极其深广壹佰块兼职。从东汉开始防震床,道教和汉传佛教就传到土家。土家至今保留传统四大习俗:诞生礼、婚礼、寿礼、葬礼。宗教信仰趋同汉族。但是土家的中元节并不是农历七月十五,而是从七月十二就开始。土家族人的习俗,每逢七月十二日,先到村口烧香纸,深情地呼唤亡灵:“老人家茱倩,你快回来吧!”边喊边回家,喊到家门口帅哥税,在大门外面坪坝再用酒肉、新鲜稻谷、苞谷供奉和烧香纸祭祀第三类法庭,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里“吃新”。到了傍晚,还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钱纸拌在里面,在大门外远点处洒完金马甲,叫做洒“鬼稀饭”,柴鸥这是施舍给孤魂野鬼的。到十四日诡八楼,再准备祭祀的香蜡纸烛,烧纸钱,拜送亡灵离开,十五日就没有什么事了。
我问了当地一些人,他们告诉我恩施的土家族过中元节就是农历七月十二这一天。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大同小异郭小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在七月中元节祭祀先人,这点和汉族是相同的。
来到恩施,发现这里农村的墓葬有特点,一是坟墓离逝者的家很近,有的就在房子旁边;二是墓碑非常讲究,大都是用花岗岩或大理石雕琢的牌楼式的结构,飞檐翘角,精雕细刻,就像是缩微的古代石牌坊。



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均改为土葬。土葬就离不开棺木道县教育网,我家乡为图吉利,称为寿枋。中国很多民族都把人去世之后的安葬搞得很隆重,土家族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过去日落卡门,人还健在,就要准备好寿枋,现在我家乡不太时兴了,但土家族农村还保留着活人为自己准备好寿枋的传统。我们到土家人家去,经常看到在 老屋的厅堂放着大大的寿枋,我问过,其实将来要使用这个寿枋的人现在仅仅是年过半百,身体还硬朗着呢仙路悠然!


一个民族,重视对先人的祭祀和对逝者的厚葬,这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体现,“忠孝节义”,“孝”的地位很重要,仅次于对国家和皇权的“忠”。所以,前些日子江西省某些地方以搞运动的方式,强行收缴棺木,推行所谓的殡葬改革,弄得怨声载道,不得人心,这无异于刨人家祖坟。传统殡葬的奢靡浪费是千百年来形成了,提倡厚养薄葬,移风易俗,不能用强制命令的手段,要教育疏导,循序渐进才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更是民族团结的题中应有之义遗尿贴。

第399期
作者:admin 2016年0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