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安演唱会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玉龙彩云.纳西族》前言、封面、目录-杨福泉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玉龙彩云.纳西族》前言、封面、目录-杨福泉
第15届上海图书奖揭晓,108种图书获奖。包括《玉龙彩云》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七种图书获得特等奖。有朋友询问此书,这里把全书的前言、目录和封面贴一下。这书有创意,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还可阅读到作者的其他论著。文末也附上了一些笔者其他拙著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参看。

纳西族——我的生命之源
杨福泉
我是个纳西人,出生和生长在丽江古城以教育和行医名世的杨氏家族。我在古城的家有个小院子,院子中种着三棵苹果树,父母叫我们兄妹三人每人负责照料一棵。一到晚上,明晃晃的月亮升到高原清幽湛蓝的夜空,繁星在闪烁,不远处的玉龙雪山在月光下泛着清寒晶莹的光。我和弟妹常常坐在苹果树下,入神地听祖父祖母讲各种民间故事,关于玉龙雪山的,金沙江的,还有神灵鬼怪的。
每天晚饭后,古城的一些老人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四方街,在北面店铺前成一排坐下,慢慢从怀中掏出各种各样的小酒瓶或烟袋,边呷酒抽烟,边说古道今,讲的多是地方掌故和民间故事,有时还互相争论谁对谁错。我常与小伙伴静静地坐在一边听。我小时候常有机会去农村,后来又下乡当知青,听到了不少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在故乡生活的悠悠岁月里,。“纳西古典文学三明珠”《崇搬图》、《黑白战争》(又译为《董述争战》)、《鲁般鲁饶》等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走上治学之路后,又进一步了解到纳西族重要的黑白观念可以一直上溯到这部作品之中。
丽江古城四方街过去是滇西北远近闻名的“茶马古道”集镇,天天开市,来自远近各地的白、汉、彝、傈僳、普米等族农民、商贩带着各种山货特产到古城交易,彼此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中建立了友好关系。那时,古城开店铺和在四方街摆摊做生意的大多是纳西族妇女,她们待客和蔼又极善言词,顾客和卖主讨价还价的纳西语对话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使这古老街市增添了和融诙谐的气氛。
丽江古城的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集市和街面,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在四方街收市时去看市管员关闸放水冲街,脱了鞋就在水流中踩水玩变种特工,是我儿时的一大乐事。有时鱼儿也会随着河水冲到街上来,看着人们把它捉住又放回河中,我知道这河里的鱼属于黑龙潭的龙王,不能吃。
从读小学起到下乡 “支农”,到后来下乡当知青,故乡人护山护水护森林的乡规民约和具体做法,他们睿智的生态智慧和文化,给了我深深的滋养。后来东巴祭司更告诉我纳西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兄弟,不应向自己的兄弟索取无度苦主吧。
逢年过节,丽江四乡农人打扮得漂漂亮亮,云集古城,男女青年各自坐在古城石桥的石栏上,相互对唱情歌。有些闻名遐迩的老歌手,在四方街打擂台似地对歌赛歌,周围常常簇拥着一群群的粉丝芈茵,当歌手赛歌时唱到精彩处,听众常常发出由衷的喝彩声。农人们还常常在四方街上围着篝火尽兴而舞。
作为丽江滇戏名家的祖父还常常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去看那些滇戏票友们的演出,纳西人喜欢滇戏的票友很多,有男有女,这些平时衣着简朴的普通人一穿上行头上得舞台,便生龙活虎,长啸清吟,长歌曼舞;时而龙腾虎跃,时而细雨和风,我常常看得眼睛放光。
后来我也有很多机会去纳西庭院里去听人们演奏丽江洞经音乐,演奏的有教师、工人、马锅头(马帮领队)、菜农、理发师、屠户等。听老人说,过去只有有功名地位的人才能演奏洞经音乐,女人则不能参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陈规被纳西人打破了,纳西女子也参加了洞经音乐的演奏,给这个古老的音乐增添了别样活力。我也有机会去乡村听 “白沙细乐”的演奏。后来我去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领略到更多的乡村民俗风情,纳西人的悲欢哀乐。从事民族学研究后,我常常行走在“纳西古王国”的大江深峡和山野村镇做田野调查,各地的村歌俚曲、歌舞弹唱就听得更多了。我感受到了故乡多样化的音乐歌舞形式狼灾记。
丽江木府的第二道门“木牌坊”上写着“天雨流芳”四个大字,从字面上看有吉祥的天雨润泽大地的美好意蕴,但同时又是纳西语“读书去吧”的谐音,这是木氏土司勉励子弟好好读书的一条古训。纳西人好读书成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风,张煜枫历来为人所称道。20世纪70年代末我考进了大学,在大学里都有不少纳西人喜读书好读书的传说,难怪我读书的云南大学就有十多个纳西族教授。在丽江古城和坝区,会常常看到信手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普通纳西人。而在山野乡村,当你面对白发长髯的纳西祭司东巴,看着他用一支竹笔出神入化洋洋洒洒地在土纸上写下图画象形文字,然后长声吟哦彷佛与鬼神对话的苍茫古歌。我感受到故乡真的神奇呀,从山野到庙堂,什么精彩的人物都有。
纳西人的宗教信仰也是很多元的,东巴教过去是全民信仰的本土宗教,后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也先后传入丽江。我在田野调查中曾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个纳西活佛对话,过几天就碰到他的父亲,一个声名远播的大东巴,像这样一个纳西人的家庭里出现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者,在纳西社会里是比较普遍的。一些人会对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感到好奇,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就是这大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信仰文化彼此的融合和相互影响是比较普遍的。
丽江以其独特浪漫的色彩,成为当今许多年轻人心向往之的旅游胜地,许多人怀揣着“邂逅”一段浪漫的想法前往丽江,希望在那里能有一场铭心刻骨的奇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人类历史上的一段惊世骇俗的绝世情殇史,也发生在丽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漫漫岁月中,无数纳西族年轻情侣雍容盛装,面对大雪山长歌一曲“殉情之歌”《游悲》,慨然殉情。殉情这一人间悲剧,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都存在,但没有哪一地方和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惨烈严重,并成为一个历史性的社会习尚,
当殉情蔚成习俗,在丽江等纳西族主要聚居地愈演愈烈,无法遏制时;当纳西族因为这一惨烈的社会问题而被贴上“悲剧的民族”标签时,距丽江不远的宁蒗县永宁乡,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男女,保持着暮合晨离的阿夏“走婚”(学术界一般称“走访”)习俗,年轻人可以各依所爱,选择情侣。殉情,和他们是压根不沾边的事。
我的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文化非常多元,充满奇情异彩的民族。从这些色彩缤纷的文化事像中,可以看得出纳西人坚守本土文化根脉而又乐于对外交流,广采博纳的胸怀。丽江古城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150多种姓氏,有很多居民是在明清时期来自中原的移民,但无一例外地被纳西人同化,土著和移民相互学习,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今天,独特的丽江古城汉文化,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凝聚。
我曾有“茶马古道”千里之旅,一路碰到很多的藏族老人,一听说我是“姜”(IJang或Jang,藏族对纳西人的称呼),许志安演唱会他们就会和你谈起丽江过去跑茶马古道的纳西“藏客”甚至是马锅头的很多逸闻趣事和他们的诚信故事。从这条古道上,我一路领略了纳西人与藏族那种兄弟般的友谊,感受到纳西、藏、白等诸多民族在这条“天路”上所谱写的壮丽乐章。我也拜访了西藏唯一的一个纳西族乡——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乡逯恣祯,领略了这些从明代就来到这里的纳西移民的生活与文化,他们独特的制盐习俗和宗教信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上熊音,纳西族长期与周边藏、白、汉各民族和谐相处永生的和平鸽,共同融入了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
1983年,我应邀到德国研究纳西语言文献,一呆4年。知道了阿登纳总理在德国(西德)经济处于最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还亲自过问支持德国(西德)国家图书馆从意大利购买东巴古籍的故事,也了解到美、德、英、法、意、西班牙、荷兰、瑞士、瑞典等国都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我后来又到欧美多国访学,进行纳西文化的研究,2003年曾在美国大学开了一个学期关于纳西文化的课,日益了解到有突出学术价值纳西学普遍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的情况,也领悟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纳西人煎酿茄子,一个古老而又开放的民族。我在我主编和主笔的这本书里,选取了纳西族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方面,拾取了一些纳西人日常状态、平平常常而又不乏精彩的片段献给读者们,但愿这本书能引导你走进纳西人的家园和心灵。
纳西族文化的多元曾毅的老婆,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对其解读的多元,产生了迄今尚难有定论的学术问题,比如“白沙细乐”,有人认为是来自忽必烈馈赠的“元人遗音”,也有人认为是蒙古音乐与纳西本土音乐的融合。此外,纳西文化中的“白”与“黑”色彩观念,意蕴很深,有不同的观点。所以本书中不偏颇地保留了不同作者的一些不同见解。纳西文化历来讲求包容,求真、多元,作为纳西族的一分子,我追求并且秉持这样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变迁,纳西人的文化也在发生重大的变迁,很多传统习俗正在飘逝,在城市中心地区,纳西母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不少中小学生已经不会讲自己的语言。不少尚幸存在在乡村里的纳西族卓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等,也在“开发”和重建中岌岌可危,有不少纳西人的有识之士在不断地呼吁并身体力行地投身到保护、抢救和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努力中。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摆在每一个纳西人面前的使命和重任。
“观之上古淮师教务处,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希望这本书不仅告诉读者纳西人的过去和现在,也能启发纳西人和对纳西族感兴趣的朋友们思考:每一个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应该怎样既保护自己的文化根脉丰华瞻,又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同游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创新的文化辉煌。
目 录
前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传世文化精品
序言纳西族——我的生命之源
《窝热热》
民族概况纳西族
本书导读示意图
第1章万水千山走过历史
孕育:外来的还是土生的?
迁徙说、土著说、融合说,纳西族族源是个谜
神话中的民族远祖认同
纳西族的他称
古羌后裔——尘封在石棺中的族源信息
从族称看纳西族与古羌人的关系
土生土长——从“丽江人”说起
初生:在迁徙中融合
从西北到西南,辗转高原,筚路蓝缕
从甘、青、河、湟一带出发
送魂,回望祖先来时的路
藏彝走廊
漫漫迁徙路
成长:纵横滇西北
从游动进入定居,一个新兴民族登上云南政治舞台
从游动到定居
夹缝中求生存
统一诸部,定名丽江
革囊渡江
雄踞天南,富甲一方
从改土归流到抗战军兴
土司、百姓和庄奴
《麽些图卷》
明代纳西族的风俗画
图卷的年代
图卷反映的生产活动
别具特点的物质生活
民族风俗的写照
解构图卷
第2章永在自然的怀抱生存智慧
家住世界遗产地
独一无二的自然造就独一无二的民族
纳西人的精神象征——玉龙雪山
纳西象形文字的滥觞地——金沙江
三多神的前世今生
自然,我们与你是兄弟
敬畏自然,膜拜自然,呵护自然
人和大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祭“署”——纳西人与“兄弟”的对话方式
乡规民约——自然资源的有序取用
一个小案例
灵魂与其飞升,不如回归自然
天堂是纳西人的终极乐土吗?
“神地”就是“祖先之地”
“祖先之地”就是自然的怀抱
居那世罗神山
第3章古老文字的活化石语言文字
“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造字、写法无一定之规,需依赖上下字解读的图画文字
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图画性突出,形音义兼备
象形文折射出丰富的纳西世界
象形文字举要
象形文字书写的纳西百科全书——东巴经
30000余册,十几大类,涵盖古代纳西社会生活
古老的东巴经是这样写就的
活在东巴经里的纳西社会
东巴经的分类
东巴经是这样写就的
神圣的竹笔
东巴经漂流记
构筑在象形文字之上的东巴艺术之宫
还有比图画文字更适合记录舞蹈的吗?世界最早的舞谱在这里
世上最早的象形文舞谱
远山天籁之音——东巴经的唱诵
东巴经研究的若干第一
殉情长诗《鲁般鲁饶》的吟唱高手大东巴和开祥
和开祥吟唱《鲁般鲁饶》
东巴经中的东巴舞乐
东巴的绘画和雕塑
东巴教与纳西人
原始宗教的灵性力量
人生一路,东巴相护
与东巴教合为一体的纳西族世俗生活
象形文字王国中的智者——东巴
走村串寨访东巴
火塘中燃起的东巴教信仰
第4章雪山大江边诗意的栖居建筑
原初的记忆——永宁地区的纳人民居
公元7世纪前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建筑
源于土司禁令的井干式木楞房
一个纳人从生到死的家中旅程
高度哲学化的一梅空间
一个象形字中蕴藏的哲理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丽江古城
突破古老社区的孤立和封闭,不断吸收新的生活方式
不见雪山面,衣裳少一件
源于纳西文化心理的空间布局
纳西族空间理念的象征性符号——狮子山
点线结合的水流系统
吴大勋所创造的“洗街”
丽江古城的三眼井
开放性迷宫般的街道广场系统
丽江古城主要街道及其辐射街巷一览表
兼容汉藏取法唐宋的古城建筑
土司府偏居一隅,四方街赫然居中
边城王府——木氏土司衙署“木府”
从东巴文看纳西建筑的等级
青瓦土墙乐逍遥
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
丽江古城合院式住宅的4个崇尚
丽江合院式住宅的类型和宅园空间的地位
从大研回望白沙、束河
从白沙到大研——城市轨迹与王权脚步
第5章察“颜”观“色”识纳西色彩和民俗
不识黑白,无以知纳西
纳西的黑是什么黑?纳西的白是什么白?
神话中的纳西色彩
神鬼世界的黑白及其象征意义
纳西族俗世生活中的黑白存在
随社会文化而变的色彩信仰
由黑白色彩确立的纳西族哲学
三界五方的多彩世界
东南西北中,青白红黑黄
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三色
五方五色五行的巴格图
纳西族与汉族、藏传佛教五方五色五行对比
纳西人离不开的巴格图
年份与八方之色彩配置关系
巴格图占卜
第6章诸神的乐土宗教和文化
白沙壁画,画出了活态的多元文化
儒释道各安其所,纳藏汉同绘丹青
宗教壁画的奇葩
纳、藏、汉画工各施妙手的杰作
李霖灿说《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的杂糅画风
(节选)
解读《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
诸神和谐,其乐融融
一扇多元文化交融之窗
纳藏共生韩馨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西藏的一个纳西族村庄有座天主堂,丽江刊行了《大藏经》迎接了大宝法王
盐井,藏区唯一的纳西族村庄
纳西土司刊印了藏地第一套雕版《大藏经》
两个纳藏汉合璧的家庭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传播之地
大宝法王落难后在丽江栖身30多年
纳汉交流,亦师亦友,亦兄亦弟
木氏土司热衷汉文化,汉族移民融入纳西族
酷爱学习汉文化的木氏土司与人才辈出的纳西族
古城教育世家李世宗先生的一段回忆
丽江纳西族聚居地几乎每村都有一座汉传佛教寺庙
道教也传到了纳西古王国
纳西文化影响汉族移民
第7章雪岳古国的天籁音乐和舞蹈
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忽必烈送给纳西土司的乐队和乐曲
忽必烈馈赠的“别时谢礼”
蒙古古乐器苏古笃
忧伤哀怨的安魂曲
白沙细乐序曲《笃》
白沙细乐讲述一个凄美传说
高深古雅的丽江洞经音乐
丝竹檀板声中穿越历史的时空
源自中原汉族的雅音
遗存着唐宋音乐的基因
纳、汉音乐文化交融的结晶
雅音播于四海的“大研古乐会”
丽江洞经音乐《一江风》
纳西歌舞的乳汁——热美蹉
随性而忧伤的歌舞
原始舞蹈的活标本
舞步定格了流转的时光
纳西族民间音乐的总体特点
第8章玉龙情殇与泸沽走访婚俗
为什么花样年华自甘凋零
活着不能白头偕老,死了也要埋在一坟
1723年阿达玛斯,一道爱情无法逾越的鸿沟
为什么是丽江?
什么是“改土归流”?
殉情,重情轻生的纳西人的必然选择
改土归流前后纳西族的婚姻习俗变迁
《游悲》中唱出的民族个性
雍容就死与慨殉友情
神秘的诱死幻境
深谷里的泉水淌得好听,好像有个姑娘在低声歌唱
雪山中的爱之理想国——玉龙第三国
玉龙第三国的由来
殉情树的传说
丽丽花华与墨丽丽花华
殉情秘境寻踪
骨泣与口弦,神秘的殉情音乐媒介
轻易不能骨泣
骨泣调
动人心弦的口弦
一个关于口弦与殉情的真实故事
爱情游魂的神秘呼唤
无数鲜活生命谱就的哀歌
勾魂摄魄的爱情悲歌,苦情人不敢多听
纳西古典文学三大经典之一《鲁般鲁饶》
殉情者之歌《游悲》
《鲁般鲁饶》中爱神游祖阿主与构土西公对开美久命金的
呼唤
纳西人殉情及其礼仪所含有的悲剧性美感
殉情案例及习俗拾零
一江之隔别样天
月夜下,那匆匆的脚步直奔花楼
闲话“摩梭”
泸沽湖畔女儿国
舅掌礼仪、母掌财产的母系制社会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访”
尊重女性的习俗在纳西语中的反映
专家评点摩梭母系制度
“走访”与其他婚姻形式的比较
宁蒗县永宁乡扎实村母系制家庭调查
变迁中的母系家园
第9章且行且唱滇西北走进纳西族
横断山脉中的灵境
18处人文及自然景观让你触摸纳西族的灵魂
雪山大江泸沽湖——走进纳西族的世居之地
东巴圣地白地行——走进纳西族的信仰之源
白沙、大研、石头城——走进纳西族的美丽家园
佛寺道观天主堂——走进纳西族的精神世界
纳西族经典人文及自然景观一览表
编后记


《东巴教通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后记、封面、目录等
《纳西族文化史论》目录和封面
拙著《玉龙情殇——纳西族的殉情研究》(目录封面附录)
旧著《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后记(封面、目录)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后记、封面、目录
旧著《生命神与生命观》(引言、封面、目录)
走访古城堡遗址(《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曲)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封面、后记、目录)
《策划丽江——旅游与文化篇》(前言、目录)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 言
作者心语:我心依旧(《象形文里写春秋》选载
读故土(《寻找丽江之魂》前言)
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序曲、封面、目录和图)
《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前 言(封面、照片)
古国生死曲(《生死绎影·魂路》前言)(文、图)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作者:admin 2019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