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姐妹中医执业(助理)考点速记秘籍上-名威医考中心

中医执业(助理)考点速记秘籍上-名威医考中心
中西医内科-中医部分-病-证-方剂汇总
一、肺系病证
感冒
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常人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 --- 荆防败毒散(重)、荆防达表汤(轻)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 ---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 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 加减葳蕤汤
喘证
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实喘: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 --- 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 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 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 --- 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 --- 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 ---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加减: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阴纳气。
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二、心系病证
不寐
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主要在心郑氏姐妹,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先辨虚实,次辨病位。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 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 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举杯吧朋友,养血安神 --- 归脾汤
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厥证(执业)
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 --- 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 --- 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血厥
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 --- 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 --- 急用独参汤灌服三吱儿,继服人参养营汤
痰厥--- 行气豁痰 --- 导痰汤
三、脾系病证
痞满
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治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实痞
1、饮食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 保和丸
2、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 二陈平胃汤
3、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 越鞠丸合枳术丸
虚痞
5、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 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 益胃汤
腹痛
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 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 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 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 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 小建中汤
泄泻
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湿
病机关键:湿盛与脾虚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
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 --- 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 --- 葛根芩连汤
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 --- 保和丸
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 --- 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 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四神丸
便秘(执业)
实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 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 --- 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 温脾汤合半硫丸
虚秘
4、气虚秘:益气润肠 --- 黄芪汤
5、阴虚秘:滋阴通便 --- 增液汤
6、阳虚秘:温阳通便 --- 济川煎
7、血虚秘:养血润燥 --- 润肠丸
四、肝系病证
胁痛
病位: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
治则:疏肝和络止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 --- 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 --- 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 ---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 --- 一贯煎
积聚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胃肠。
辨证要点:首先辨在气在血(形、疼痛有无定处);
其次辨部位(胃、肝、肝脾、肠),明确疾病所在脏腑;
再辨虚实(初期、中期、后期)
聚证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 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 六磨汤
积证
1、气滞血阻证: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 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 八珍汤合化积丸
鼓胀
鼓胀形成,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关键。
病理因素:气滞、瘀血、水湿。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 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 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眩晕(执业)
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 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 归脾汤
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 左归丸
4、痰浊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 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 通窍活血汤
五、肾系病证
水肿
阳水
1、风水泛滥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 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 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 --- 疏凿饮子
阴水
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 --- 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六、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
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理基础:气机郁滞。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 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 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 甘麦大枣汤(脏躁)
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 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 ---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血证--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 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胃火,凉血止血 --- 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 --- 归脾汤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 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 百合固金汤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 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 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 --- 归脾汤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 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 --- 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 黄土汤
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 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 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 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 无比山药丸
紫斑(肌衄)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 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 --- 归脾汤
痰饮
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豆浆王子,形体昔肥今瘦,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治则:温化。
痰饮
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 ---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 --- 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悬饮
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 --- 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 --- 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
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 --- 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 --- 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溢饮
表寒里饮证:发表化饮 --- 小青龙汤
支饮
1、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 --- 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 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 --- 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证:养血补心 --- 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 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 龙胆泻肝汤
内伤发热:最重要的是要辨清证候的虚实。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 --- 清骨散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 --- 归脾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 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 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 --- 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 --- 血府逐瘀汤
虚劳(执业)
气虚:1、肺气虚证:补益肺气 --- 补肺汤
2、心气虚证:益气养心 --- 七福饮
3、脾气虚证:健脾益气 --- 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证:益气补肾 --- 大补元煎
血虚:1、心血虚证:养血宁心 --- 养心汤
2、肝血虚证:补血养肝 --- 四物汤
阴虚:1、肺阴虚证:养阴润肺 --- 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证:滋阴养心 --- 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 --- 益胃汤
4、肝阴虚证:滋养肝阴 --- 补肝汤
5、肾阴虚证:滋补肾阴 --- 左归丸。
阳虚:1、心阳虚证:益气温阳 --- 保元汤
2、脾阳虚证:温中健脾 --- 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证:温补肾阳 --- 右归丸
七、肢体经络病证
痿证
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病久可涉及五脏。
痿证辨证,重在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1、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清瘟败毒饮
2、肺热津伤,筋失濡润证: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清燥救肺汤
3、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证: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加味二妙散
4、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证: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参苓白术散
5、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大补阴煎
腰痛
外感关键:湿邪
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 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 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 左归丸
(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 右归丸
(3)无明显阴阳偏盛者 --- 青娥丸
中医儿科病-证-方剂-要点汇总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
胎怯(执业)
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变:肾、脾
治疗原则:关键病机是肾脾两虚,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原则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澄合网,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
硬肿症(执业)
病变脏腑在:脾肾
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治疗原则: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黄山毛尖。
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胎黄
病位:肝胆、脾胃
治则:利湿退黄(病理性黄疸)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 --茵陈理中汤
3、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4、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5、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第四单元:肺系疾病
感冒
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肺卫失宣。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治疗原则。
1、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3、暑邪感冒证--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4、时邪感冒证--清瘟,解表,消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1、感冒夹痰证
风寒夹痰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二陈汤、三拗汤;
风热夹痰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黛蛤散。2、感冒夹滞证--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保和丸3、感冒夹惊证--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镇惊丸
乳蛾
病机:外感风热之邪犯肺,邪毒循经上逆,风热搏结于咽喉,导致喉核赤肿疼痛
诊断要点: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
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
1、风热搏结证:疏风清热卖旺烤鸭,利咽消肿-- 银翘马勃散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牛蒡甘桔汤。3、肺胃阴虚证:养阴润肺,软坚利咽-- 养阴清肺汤
咳嗽病因:外因感受风邪,内因肺脾虚弱。病位:肺,常涉及脾
病机:肺失宣肃。治疗原则:宣通肺气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杏苏散、金沸草散2、风热咳嗽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3、风燥咳嗽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清燥救肺汤、桑杏汤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2、痰湿咳嗽证:燥湿化痰昏前婚后,宣肺止咳-- 二陈汤3、气虚咳嗽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4、阴虚咳嗽证:滋阴润燥,养阴清肺-- 沙参麦冬汤
肺炎喘嗽病因:外因感受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病位:肺。病机:肺气郁闭
病理产物:痰热。治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辨证要点:重在辨常证和变证。
常证1、风寒郁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2、风热郁肺: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麻杏石甘汤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变证1、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哮喘病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内伏,成为哮喘之夙根。
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病位:肺、脾、肾。病机:外因引动伏痰,痰气相合。
治则: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
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发作期1、风寒束肺证: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2、痰热阻肺证: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3、外寒内热证:解表清里,止咳定喘--大青龙汤4、肺实肾虚证:泻肺平喘,补肾纳气--肺实-苏子降气汤
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3、肺肾阴虚证: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
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病机主要在于正虚邪伏,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脾肾。
迁延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恢复期当固本为要,
1、肺脾气虚证: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六君子汤2、营卫失调证:调和营卫,益气固表--黄芪桂枝五物汤3、脾肾两虚证:温补肾阳,健脾益气--金匮肾气丸+理中丸4、肺脾阴虚证: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生脉散+沙参麦冬汤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
鹅口疮
临床特征:口腔、舌上蔓生白屑。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
病位:心脾
治疗原则:清火。
1、心脾积热证: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口疮
口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
别名:口糜: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
燕口疮: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
1、风热乘脾证: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2、心火上炎证: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散3、虚火上浮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丸+肉桂
泄泻
病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病位:脾胃。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常证1、湿热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保和丸4、脾虚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四神丸变证1、气阴两伤证: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证: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厌食
病位:脾胃。以1~6岁为多见。
治则:运脾开胃
1、脾失健运证: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2、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参苓白术散3、脾胃阴虚证: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积滞
临床特征: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
治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1、乳食内积证: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2、脾虚夹积证: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
疳证
最主要病因:喂养不当
临床特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委靡或烦躁,饮食异常。
病位:脾胃。基本病理改变:脾胃受损、气血津液耗伤属蛇的年份。病机:脾胃受损,生化乏源,气血津液亏耗,脏腑、肌肉、筋骨、皮毛无以濡养,导致疳证。治则:健运脾胃
常证1、疳气证: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2、疳积证:消积理脾--肥儿丸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兼证1、眼疳证: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2、口疳证: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五苓散
贫血
1、脾胃虚弱证: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2、心脾两虚证: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3、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
第六单元:心肝病证
夜啼(执业)
临床:小儿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而白日如常。
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病因。
1、脾寒气滞证: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合匀气散2、心经积热证: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3、惊恐伤神证: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
汗证
病因:禀赋不足,调护失宜。治则:补虚
1、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牡蛎散2、营卫失调证: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3、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当归六黄汤4、湿热迫蒸证:清热泻脾--泻黄散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
3~10岁小儿为多。
病因:内因:小儿素体正气亏虚;外因:温热邪毒侵袭。辨证要点:首先辨虚实;其次辨轻重。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
1、风热犯心证: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2、湿热侵心证: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黄芩黄连汤3、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生脉散4、心阳虚弱证: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痰瘀阻络证: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失笑散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特征: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李作成简历,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脏腑辨证:在心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多梦烦躁;在肝者,易于冲动好动难静,容易发怒,不能自控;在脾者,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在肾者,脑失精明,学习成绩低下,记忆力欠佳,或有遗尿、腰酸乏力等
治疗原则:调和阴阳。1、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2、心脾两虚证: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3、痰火内扰证: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
抽动障碍(执业)
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在抽动时,可出现异常的发音,如咯咯、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
病因:五志过极,风痰内蕴。病位: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病理特征:肝风内动。治疗原则:平肝息风
1、气郁化火证:清肝泻火,息风镇惊--清肝达郁汤2、脾虚痰聚证:健脾化痰黄庭立道,平肝息风--十味温胆汤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柔肝息风--大定风珠
惊风
惊风八候:搐、搦、掣、颤、反、引、窜、视
急惊风
发病特点:痰、热、惊、风。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5岁以上则逐渐减少。
临床特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神志昏迷
治则::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白头翁汤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慢惊风
临床特征: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等症。治疗原则:补虚治本1.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2.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
痫证(执业)
病因:惊、风、痰、瘀。1、惊痫证:镇惊安神 --镇惊丸2、痰痫证:豁痰开窍 --涤痰汤3、风痫证:息风止痉 --定痫丸4、瘀血痫证:化瘀通窍 --通窍活血汤。5、脾虚痰盛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6、脾肾两虚证: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
第七单元:肾系病证
水肿
基本病机:水液泛滥。辨证要点:首重辨阴阳虚实,次辨常证与变证。治疗原则——利水消肿。常证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侵证: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五味消毒饮+五皮饮3、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4、脾肾阳虚证: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真武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利水消肿--六味地黄丸+黄芪变证1、水凌心肺证:温阳逐水,泻肺宁心--己椒苈黄丸+参附汤2、邪陷心肝证:平肝息风吴宗宏,泻火利水--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3、水毒内闭证: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附子泻心汤
尿频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八正散2、脾肾气虚证:温补脾肾,升提固摄--缩泉丸3、阴虚内热证: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知柏地黄丸
遗尿
病因病机: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治疗原则:温补下元、固摄膀胱1、肺脾气虚证: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补中益气汤+缩泉丸2、肾气不足证:温补肾阳,固涩膀胱--菟丝子散3、心肾失交证: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交泰丸+导赤散4、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泻肝止遗--龙胆泻肝汤
五迟、五软(执业)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立、行、发、语、齿)
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头、口、手、脚、肌)
治疗原则:补1.肝肾亏虚---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加味六味地黄丸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调元散3.痰瘀阻滞---涤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二陈汤
第八单元:传染病
麻疹(执业)
临床特征: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羞明畏光,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依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状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病位:肺脾。治疗原则: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以“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初热期——透表为主;见形期——清解;收没期——养阴为主。注意:透发防耗伤津液,清解勿过于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顺证
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出疹期):清热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逆证
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
奶麻
幼儿急疹,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病位:肺脾。本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但病在卫分为主,可涉气分,一般不深入营血。治疗原则:解表清热。1、邪郁肌表证:疏风清热,宣透邪毒--银翘散2、毒透肌肤证:清热生津,以助康复--银翘散+养阴清肺汤
风痧
风疹。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病位:肺卫。治疗原则:疏风清热。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透疹--银翘散2、邪入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
丹痧
猩红热。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病位:肺胃二经。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1、邪侵肺卫证: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2、毒炽气营证: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3、疹后阴伤证: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水痘
特征: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
病位:肺脾两经。水痘是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
临床特征: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辨证要点:重在辨卫分、气分、营分。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手足口病
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
夏秋多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
病位:肺脾二经。治疗原则:清热祛湿解毒。1、邪犯肺脾证: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2、湿热蒸盛证: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清瘟败毒饮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
病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邪犯少阳,热毒壅盛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证
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银翘散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变证
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预后一般良好。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
病机:痰瘀互结。
传变的病机:疫邪致病,发病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病涉脏腑经络。基本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痰祛瘀。1、邪犯肺胃证:疏风清热,宣肺利咽--银翘散2、气营两燔证:清气凉营,解毒化痰--普济消毒饮3、痰热流注证:清热化痰,通络散瘀--清肝化痰丸4、湿热蕴滞证:清热解毒,行气化湿--甘露消毒丹5、正虚邪恋证:益气生津,兼清余热--气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阴虚邪恋,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顿咳(执业)
百日咳。张瑶萱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外感时行邪毒侵入肺系,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病变脏腑以肺为主,初犯肺卫,继则由肺而影响肝、胃、大肠、膀胱,重者可内陷心肝。治疗原则:涤痰清火,泻肺降逆。
1、邪犯肺卫证-初咳期: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2、痰火阻肺证-痉咳期:清热泻肺,涤痰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3、气阴耗伤证-恢复期:养阴润肺李攀新浪博客,健脾益气--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第九单元:虫证
蛔虫病
治疗原则:驱蛔杀虫,辅以调理脾胃。1、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3、虫瘕证:行气通腑,散蛔驱虫--驱蛔承气汤
蛲虫病(执业)
临床特征: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
本病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重复感染,否则药物治疗也难奏效。
治疗原则:驱虫,常内服、外治相结合。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驱虫粉
第十单元:其他疾病
夏季热(执业)
疾病初起——暑伤肺胃;疾病日久/平素体弱多病/先天禀赋不足——上盛下虚治疗原则:清暑泄热、益气生津。1、暑伤肺胃证: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证: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
紫癜
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大北照相馆,常伴各种出血。
病位:心、肝、脾、肾。1、风热伤络证: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3、气不摄血证: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4、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执业)
川崎病,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临床: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
病因:温热邪毒口鼻而入,犯于肺卫,蕴于肌腠,内侵入气及营扰血而传变,尤以侵犯营血为甚。病位: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1、卫气同病证: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2、气营两燔证: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3、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机:脾肾虚亏,常累及心肺肝。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本病采用脏腑辨证,辨别首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 --人参五味子汤2、脾虚肝旺证:健脾助运,平肝息风--益脾镇惊散3、肾精亏损证:补肾填精,佐以健脾--补肾地黄丸
2018-方剂学
第二单元:解表剂(注意:标注“执业”的方剂,中医/中西医助理均不要求,不必复习!)
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
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除烦热 -外感风寒,里有郁热(执业)
止嗽散:风邪犯肺,咳嗽不止 -宣肺利气,疏风止咳(执业)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
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清热平喘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执业)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益气解表,散寒祛湿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执业)
第三单元:泻下剂
一、寒下: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执业)
二、温下: 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冷积便秘
三、润下: 麻子仁丸:润肠泻热,行气通便-脾约证
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执业)
四、逐水: 十枣汤: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执业)
五、攻补兼施:黄龙汤:攻下通便,益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执业)
第四单元: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疟疾、黄疸等少阳病证
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二、调和肝脾: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执业)
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第五单元: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证
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执业)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蓄血郁热证
三、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热盛证
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执业)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执业)
四、清脏腑热: 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肺热喘咳证
清胃散: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证(执业)
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执业)
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五、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执业)
第六单元:祛暑剂
一、祛暑解表: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
二、祛暑利湿:六一散:清暑利湿--暑湿证(执业)
三、祛暑益气: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
第七单元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脾胃虚寒所致胸痹;
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执业)
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执业)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回阳救逆 --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
三、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厥证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 --协热下利
二、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
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执业)
第九单元补益剂
一、补气: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湿盛证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执业)
二、补血: 四物汤:补血调血 --营血虚滞证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血虚阳浮发热证(执业)
三、气血双补: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
八珍汤: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证(执业)
四、补阴: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执业)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
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一贯煎:滋阴疏肝 --肝肾阴虚, 肝气郁滞证
五、补阳: 肾气丸:补肾助阳 --肾阳不足证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执业)
六、阴阳双补: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第十单元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体虚自汗、盗汗证
二、敛肺止咳: 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久咳肺虚证(执业)
三、涩肠固脱: 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执业)
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四、涩精止遗: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心肾两虚证
五、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冲摄血,补气健脾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肾虚湿热带下(执业)
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阴虚血热之崩漏(执业)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心火亢盛圣子到,阴血不足证
二、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
一、凉开: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邪热内陷心包证
紫雪: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
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痰热内闭心包证
二、温开: 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寒闭证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一、行气: 越鞠丸:行气解郁 --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
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肝气郁滞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梅核气
厚朴温中汤: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脾胃寒湿气滞证(执业)
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肝经气滞寒凝证(执业)
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二、降气: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喘咳证
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虚痰阻气逆证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 --下焦蓄血证
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执业)
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生化汤: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瘀阻胞宫证(执业)
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瘀血停滞证(执业)
二、止血: 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执业)
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十灰散: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执业)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风疹,湿疹
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风中头面经络(执业)
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络证(执业)
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风寒湿痹
二、平息内风: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肝热生风证
镇肝息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大定风珠:滋阴息风 --阴虚风动证(执业)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
一、轻宣外燥: 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
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外感温燥证
二、滋阴润燥: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玉液汤: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消渴气阴两虚证(执业)
增液汤:增液润燥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执业)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平胃散:燥湿运脾skm破音,行气和胃 --湿滞脾胃证
二、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证
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湿热淋证
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执业)
二妙散:清热燥湿 --湿热下注证(执业)
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湿热霍乱(执业)
当归拈通汤: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执业)
三、利水渗湿: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 --水热互结证
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四、温化寒湿: 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真武汤:温阳利水 --阳虚水泛证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中阳不足之痰饮
五、祛湿化浊: 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萆薢分清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执业)
六、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
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 --风湿在表之痹证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
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胆郁痰扰证
二、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热痰咳嗽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痰热互结证(执业)
三、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燥痰咳嗽
四、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 --寒饮咳嗽
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痰壅气逆食滞证(执业)
五、化痰息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风痰上扰证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
一、消食化滞:保和丸:消食和胃 --食滞胃脘证
枳实导滞丸:消导化积,清热祛湿 --湿热食积证(执业)
二、健脾消食: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脾虚食积证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
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
作者:admin 2018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