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光鲜背后,是中国编剧的集体妥协与失语症候群-传媒大眼

李建群光鲜背后,是中国编剧的集体妥协与失语症候群-传媒大眼

李建群传媒大眼导读
把《生活大爆炸》《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海外剧与我们的抗日雷剧摆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有灵魂的剧能让人欣喜若狂,可缺少了灵魂的剧却能让人尴尬得想跳舞。
作者:二月二的二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大眼
都说编剧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这样看来,有的作品能让灵魂尽情施展,而有的却苦逼似的让灵魂出了窍。
把《生活大爆炸》《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海外剧与我们的抗日雷剧摆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有灵魂的剧能让人欣喜若狂,可缺少了灵魂的剧却能让人尴尬得想跳舞。
而这种对比本身揭露出的一个现实就是:在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制作流程中,看似光鲜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中国编剧们的集体妥协,和失语症候群。
只有想不到,没有雷不到
“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这是某部抗日神剧中的一句台词。如果你在初中时代的地理课学得还不错,应该知道北京到呼和浩特的距离刚好是484公里。那么请问这位编剧童鞋,你笔下的这位神枪手射出的是子弹还是洲际导弹呢?
曾几何时,打开电视机随便调到哪个频道,国产剧中的BUG真的可以说是前仆后继、层出不穷。难怪会有资深影评人感叹:如今的国产影视剧“能把故事说圆了”都是个问题。
“同志们,抗日战争已经第七个年头,还有最后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弃!”看到这样的台词,想必很多观众的内心也是很崩溃的!有没有默默想起那首《我对自己开了一枪》?如果连抗战都可以被人设成八年,那我们的先烈还有什么理由去抛头颅洒热血?干脆全民躲猫猫算了,等到第八年过去再集体出来,直接迎接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岂不更省事?

娱乐起来既无底线又无节操的电视剧,现如今已经有了一个更为简洁通俗的名字——雷剧。
这些电视剧的剧情大多天马行空,除了情节严重注水外,表演也是极尽夸张出位之能事,台词弱智、关系混乱的同时,还掺杂着情色、暴力、审丑、追逐名利、违反伦常等各种惯用元素。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雷剧”并不等同于“烂剧”,“雷剧”之所以能够博得高收视率,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具有迎合低水平审美乃至于低级趣味的“过人之处”的。
正是因为在博眼球、拼收视率的指挥棒下,国产剧在创作上的浮躁心态已经越发难以遏止。一旦整个制作团队屈服于市场的摆布,情节注水、台词狗血、演员随意发挥也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进而形成了古装剧妖魔化、历史剧戏说化、家庭剧世俗化以及军旅剧偶像化、抗战剧神奇化等诸多乱象。
中国编剧等同于受气的小媳妇?
关于雷剧的创作,一位资深编剧曾不无感触地这样诉苦:“国产剧基本都是投资方‘金主爸爸’定了框架,设定好了命题作文,然后找国内知名编剧来操刀创作。人家对剧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编剧都得照办,所以出现抗日雷剧的情形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确实是编剧水准的问题,但多数情况下编剧还是会看在钱的份上,选择带着脚镣跳舞。”
按照这位编剧的话说,30年前国产剧刚起步之际都是先有剧本,再去找人拍摄。可时至今日,行业内的普遍做法已经完全颠倒过来,选择写原创剧本的编剧尚不及整体的二十分之一,大多数剧本全都变成了命题作文。
尽管大家都在强调编剧是一剧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国内编剧的地位却始终相对尴尬。任何一部国产影视剧的创作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在编剧中心化的模式下制作完成的。编剧在交出剧本的同时几乎就陷入到一种“失语”的状态当中。对最后的成片效果而言,这些编剧或许连50%的话语权都没有。
在当下国产剧的制作流程中,只要剧本出来,导演要改,制片人要改,演员还要改,最要命的是“金主爸爸”可能也要改。剧本被改俨然已成为这个行业的常态。
比如历史剧《楚汉传奇》就曾因乱改剧本闹出过笑话。剧中秦朝人读着三字经、汉武帝以后才有的欢呼语“吾皇万岁万万岁”以及三国时期才有的典故“刮目相看”全部以穿越时空的方式提前出现。
面对网友的疯狂吐槽,作为该剧编剧之一的汪海林甚至撂下狠话,“从今天起,网友骂哪段我就贴哪段的原剧本。”且多次表示“冤有头债有主”,拒绝替制作方背这个黑锅。

黄磊等一线明星领衔主演的《深夜食堂》口碑扑街,网友大骂编剧照搬全抄,不符合国情。
但对于投资方来说,购买一部剧的改编权比较划算,况且一部以美食为主要题材的剧集,不仅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还可以植入大量广告,这样作品还未播出就可以收回成本,何乐而不为?
在这一创作初衷的作用下,编剧能做的就是改编,把各种植入广告放到片子里即可,至于剧情和当下中国的现实生活是否存在违和感,显然并不重要。这样一来,不仅编剧成了作品的附庸,就连导演也很尴尬。“对广告,我连剪掉的权利都没有。”
要知道,中国人翻拍《深夜食堂》,就好比日本人翻拍《白鹿原》一样,势必存在诸多的文化壁垒。想把作品改得既接地气,还能植入大量广告,鱼和熊掌都不想放弃,哪有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呢?如此看来,《深夜食堂》扑街背后可以说是中国编剧群体的妥协与无奈。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和不少民营公司都拿出数量巨大的奖金扶植编剧,也曾邀请好莱坞金牌编剧来到中国开班授课,但近几年来中国编剧的实操水平却是每况愈下,大有一蟹不如一蟹的架势。
究其原因,还是急功近利导致很少有编剧再去沉下心来创作真正的原创作品,一旦改编、拼凑成风,加之大IP+流量明星+数字配音法+绿幕抠图的玩法盛行,原创不仅不占优势甚至乏人问津,远方再美也没有面包来得实惠,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所以才会出现诸如《捉妖记》被指与《驯龙高手》“很像”,《煎饼侠》整个骨架完全照搬《包芬格计划》(又名《大制骗家》),《港囧》则与多部好莱坞电影在主题、情节以及人物设置上有相似之处……用一位圈内人的话说就是:“中国编剧一面为自己的薪水、署名维权,一面又去抄别人的作品。”只是长期以往,提升原创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别人家的编剧有多牛?看看就知道了
在韩国影剧圈内,金牌编剧往往在一部作品的制作团队中处于绝对的王者地位。
韩国电视剧的制作过程表现出高度的市场化,边写边拍边播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编剧更是整个流程的灵魂人物,并拥有着最大的权力。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编剧在获知观众反馈的同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针对剧情甚至是其长度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观众的心理需求。

很多中国观众或许对金恩淑的名字感到陌生,但由她创作完成的《巴黎恋人》《太阳的后裔》《鬼怪》等多部经典韩剧,却是大家最为认可的热门作品。
对于每一部自己担任编剧的作品来说,金恩淑更像是一位高高在上的指挥家,不仅掌握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脉络,甚至连表现不佳的演员也都有权利直接将其替换掉。

与之相比,美剧的编剧在整个产业链的地位同样不容小觑。通常来说,总编剧都会召集一个编剧团队,在一个办公室里合作办公,合用一个大办公桌,以便进行激烈讨论和辩论。
一部每集45分钟、一年12集的电视剧,通常都会招募6至8个人组成这样的一个编剧小组,当然一些热门的剧集甚至会出现10到20个编剧组成团队。比如《权力的游戏》就有17个编剧参与其中,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包括编故事、搭结构、写人物、搞语言等每个环节,都会分别由最擅长这一项的某个人来具体负责。在这样的创作机制下完成的故事,自然会更新鲜更有看头。
相比之下,中国编剧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大编剧接了活儿,再张罗几个枪手一起凑本子。“回家写去,两个月写完一部本子。”一位编剧说。
当闭门造车写剧本成为中国编剧的常态化操作,这样创作出来的故事想不干瘪乏味都难。至于说营养和味道,更是无从谈起。

作者:admin 2019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