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兄弟联辉——记明代金宗、金敬俩兄弟 【人文钱库】一门孝义-蛮大王工作室

李建群兄弟联辉——记明代金宗、金敬俩兄弟 【人文钱库】一门孝义-蛮大王工作室

李建群

[温州人文]延伸阅读
1.【人文钱库】钱库历史上最著名诗人——陈高
2.龙港芦浦的名胜古迹,你去过看过吗?
3.【人文钱库】钱库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项桂发
开栏语
“千年钱王福地,百里江南水乡”。自后汉乾佑年间,吴越王在这里设立司库,历经千年沧桑的钱库,正奋力谱写新的辉煌篇章。即日起,“苍南钱库”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人文钱库】专栏,带你跨过时间和空间,在这里读懂钱库的前世今生。人文、历史、风土、民俗……一个江南水乡的千年古韵,在这里为您徐徐展开!
第五期
钱库
人物
在钱库镇东金大桥东南方不远处,有座金氏宗祠,宗祠前有五通石碑,其中三通字迹斑驳,年代久远,为金敬父子墓碑,分别是《皇帝敕令》、《敕赠监察御史金公神道》和《赠文林郎监察御史金公墓表碑》。这三通墓碑,彰显着金敬家族一门孝义、兄弟联辉的感人故事。
▲金氏宗祠
▲金敬父子墓碑
旁边两通碑为县文物保护点及说文碑
赠文林郎监察御史金公墓表碑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推恩臣下必及其亲者,所以重本而劝孝也,而何间于存殁哉?行在贵州道监察御史金敬故父寿庆,钟厥子而禄养不逮,揆其所自,宜有显褒。今特赠为文林郎行在贵州道监察御史。灵其不昧,尚克承之。
宣德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金敬像
见《金氏宗谱》
金敬的生平
金敬(1388-1477),字敬伯。父金寿庆去世时金敬才2岁。后其母赵妙善带着儿子金宗和金敬改嫁湖北汉川人国子监助教胡某,金敬改胡姓。金敬自幼资质鲁钝,但赵氏家教颇严,专心让金敬读书,累了饿了,赵氏就为他准备饭食茶水,每天陪伴儿子读书到深夜,20多年年如一日。金敬懂事后,她告诉金敬身世:“你本是金家子孙,世居平阳金舟乡,父亲是河源县主簿,于任上去世。你读书要争气,要光大金家一门。”金敬从此更加励志问学。永乐二十一年(1423),金敬考中明永乐甲辰科进士,授浙江道监察御史。继父见金敬事业有成,同意他恢复金姓。当年官员改姓违制,所幸皇帝同情金敬遭遇,不予追究。金敬母赵妙善福寿双全,享年81岁,曾遗嘱金敬将之归葬汉川。金敬谨遵母命,偕妻子护柩至汉川,与继父合葬。金敬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贵州道监察御史,福建布政司左参议等官职,他文武双全,是明代中期名吏。宣德三年(1428)跟宣宗朱瞻基出征巡边,时西戎扰边,敌酋兀良哈率军攻打会州,与宣宗会于宽河,金敬也随军立阵。他膂力惊人,不避险要,执弓矢射杀胡虏二人,寇退班师,举朝莫不称赞。正统二年(1437),大名府(或称北京大名府,旧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部)、河南、陕西连年蝗灾,约有四、五万饥民逃往汉中府深谷潜住,黄河北岸亦有千数团聚。英宗(朱祁镇)命金敬去宣抚救灾,敕谕曰:“皆朕赤子,愿返故乡者,令有司善加绥抚;愿占籍者,复二岁。”正统四年(1439),金敬任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平生谨身治事,务总大纲,僚属莫不敬惮”。晚年致仕,徜徉闾里。夫人王氏,侧室刘氏,子道铭(邑庠生)。金敬去世后葬所居小南乡旸岙。
▲金宗像
见《金氏宗谱》
金宗的生平
金宗(1381-1439),金舟乡前库人(今钱库镇金处村),金寿庆长子。金寿庆去世时,年方九岁的金宗协助母亲处理父亲丧事,处事得体,受到乡人交口称赞。长大后为邑庠生、弟子员,二十岁时跟同乡进士潘文奎学习“举子业”。砥砺自修,刻苦向学,应贡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后因病请假回乡休养六年痊愈。后来入政宪部,因精于诉讼、善于审理而受上司赏识,宣德戊申(1428)授上苑署丞。次年朝廷授金宗为思州府经历。思州在贵州边远地区,汉夷杂处,不易管理。金宗到任后施行德政,劝课农桑。他自身勤俭,以恩信抚下,大小事务公道处之,豪强权势不敢为非作歹。金宗性情刚直耿介,讨厌阿谀奉承之辈,故吏民信从,深受郡守王公器重。金宗是孝子,尊敬长辈;从政后,对母亲更加孝顺,他去思州任职前,考虑到道路遥远,不方便携母上任,就将她安置于弟弟金敬家中,并留下长女陪伴老人,自己多余俸禄都供养母亲。正统戊午(1438)冬十二月,他来朝廷述职之机,在金敬家拜见母亲。不久他得嗽疾,半个月左右去世,年仅五十九岁。金敬、金宗兄弟两人同朝为官,棣萼联辉,乡人荣之,改称钱库老家所在地为“联辉里”,额其堂曰“联辉堂”(传说遗址在今金氏宗祠一带)。据金处《金氏宗谱》载:钱库牌坊二座,一曰绣衣坊,一曰兄弟联辉。绣衣坊在金处,兄弟联辉牌坊立于钱库大魁桥头,即为纪念金宗、金敬两兄弟。
▲联辉桥
在钱库横街与金山路交界处
金宗、金敬的家世
金宗、金敬的父亲金寿庆(1353—1389),又名寿,字仲修,邑庠生。洪武十三年(1380)由国学生授凤阳府固始县主簿,转广东惠州府河源县主簿。任内河源县恰遇饥荒,他努力抗灾,并献出自己俸禄解救民饥,使县内百姓存活无数。不久因他事有误,赴京告白时病死寓邸。其妻赵妙善携长子金宗、次子金敬千里护送灵柩回乡,葬于金舟里之原。
金宗、金敬的祖父闻灿,字国文(或作谷汶),原来居住在麻秋垟(今陡门底村,明清时属滩头里),后来与部分族人迁到前库(今作钱库,明朝初年属龙江里)。金谷汶曾经在元至正末年(1357-1360)主持族人修建竹林庵,作为祭祀金氏始祖的场所。明洪武十三年(1380),谷汶之子金寿被选为国学生,授官凤阳府光州固始县主簿,奉父命请时任临淮教谕的郑真为竹林庵作记。《竹林庵记》收录于郑真的《荥阳外史集》(见乾隆《四库全书》),此文对研究麻秋垟、滩头、前库的人文地理十分重要,竹林庵是钱库地标性的建筑物。
竹林庵记
郑真
永嘉金氏代为儒族,其始祖宁甫氏在宋时自闽之赤岸来居平阳金洲,以积善有名。所居东南,厥地爽垲,野水分流,林麓掩映,遥山迤逦起伏,如龙虎,如象,如龟,如鳖,如琴,如几,如珠,如印,皆在远近数十里间。以曾杨之学揆之,信为风气所聚。由是增土为垄,潴水为沼,环以松柏,杂以荷芰。清飙徐来,香气蓊勃,仰高俯深,孔乐斯土,以窆以竁,是为始祖之藏,尔来二百余年矣。元至正末,所在构兵,郡将缮修城郭,士卒樵采不禁,合抱之木,为所伐者八九。金氏有谷汶父者,聚族谋曰:“斤斧之祸乃至此乎!”众心为动,相与出资财赂之,得还故物。遂命族人伯贤督工构屋三楹,列为两庑,外置庖湢,旁储祭器,深广高下,悉如其度。别置田若干亩,以供祭祀,岁时殷荐,家聚族于斯。乡缙绅大老叹羡称慕,以金氏不乏人焉。以其地多竹,扁之曰“竹林庵”云。洪武十三年夏四月,谷汶之子寿以俊选为国学生,试艺高等,授凤阳府光州固始县主簿,以其家君命来求为记。予惟礼莫重于亲亲,尊祖所以重本,亲亲之至也。谷汶其知所本者哉!《周礼?家人》“凡祭为尸。”汉制定为上陵食举之仪,下至公侯士大夫家,皆得有事于墓。墓也者,体魄之所藏也,墓之有祭尚矣。然非有栋宇之制,其何以肃位奠之诚哉?且墓必树木,种木者期之于百年之前,用之于百年之后。谷汶念其始祖之手植,在我后人培而植之,而不忍用之也。然而事变之来,势莫能遏。幸而购得于军旅摧挫之余,择其礼之宜,事之可者行之,亦足以慰始祖之神矣。矧夫华构翚飞,林泉美观,灵游宴喜者哉?想夫霜露之交,少长咸在,自谷汶一身观之,有伯叔诸父焉,有子姓群从焉。樽累酒醴之馨,俎豆菓殽之荐,洁盥兴俯,其中仪式精神血气之交,肸蠁幽冥之格,固有如见其笑貌、闻其容声者矣。享事既彻,饮福荐胙,或有倡言于众者,曰:“祖宗余庆,庶其在此。诗书礼义之遗,堂构菑播之责,其保有弗坠矣!至于患难贫贱,有背礼废恩者乎?彝伦日用,有见利忘义者乎?”闻者惕然惧,耸然悟,黾勉用力,不辱其先矣。此固谷汶之志也。岂徒谓万竹之林立,以为一日游观之乐哉?昔者诗人作《淇澳》之诗美卫武公,先师子曾子赞以为盛徳至善,民不能忘。金氏以竹林名庵,慨思先徳,信乎其不能忘矣。子子孙孙弗替引之,其不在兹耶?予忝同淛产,兴教淮山间,金洲之胜,为向慕兴起。异日幸得一至其处,咏歌猗猗之间,亦云幸矣。姑为之记以遗寿,使刻之山中以传之。寿清修俊迈,种学绩文,见用于时,如木向荣,金氏始祖之泽殆未艾也。

作者:admin 2019年03月31日